堅持跑步是為了強身健體,改善身體,抵抗衰老速度,而多少人跑步屬於盲目式瞎跑,而一些跑步方式,相當於是慢性自殺,你不是在跑步,而是在傷害健康。
我們來看看幾種「慢性自殺式」跑步,究竟有多可怕?
第一種方式、過量跑步,相當於是自我摧殘
不少人以為"跑得越多鍛鍊效果越好,然而盲目追求跑量,比如每天跑步10公里,風雨無阻的行為,即使感到疲憊、不舒服也強迫自己跑步,甚至帶傷堅持跑步,這樣容易過度訓練。
過量跑步會導致皮質醇水平持續升高,傷害,免疫系統,容易引發慢性疲勞、睡眠障礙、情緒低落等問題,甚至造成關節與肌肉損傷問題(跑步每增加1公里,膝關節磨損增加約1%)。
正確做法:跑步需要勞逸結合,每周按1-2天的休息時間,正確做法是安排適合自己的跑步距離,不要每天堆砌跑量,初學者每次跑步4-6公里即可,循序漸進提升跑量。
每周跑量增加不超過10%,身體出現疼痛信號時立即調整,不要硬撐。跑步的時候,我們應該傾聽身體聲音,疲勞時應主動減量或休息。
第二種方式:睡前進行跑步
夜跑講究時間,晚上9點後甚至10點後進行高強度跑步,會讓大腦處於亢奮狀態,擾亂褪黑素的分泌,進而會影響睡眠質量。
睡眠質量差也會影響生長激素分泌,不利於脂肪的代謝,第二天起床反而會感到疲憊不堪,精神狀態低迷。
正確做法:夜跑應該在睡前3-4小時完成,每次跑步後進行放鬆活動,改善肌肉充血問題,待身體平靜後再入睡。
第三種方式:生病了還堅持跑步
有的人感到身體不適時,比如感冒、發燒時還在堅持跑步,覺得「挺一挺」就過去了。但實際上,這樣做會讓病情加重。
在感冒發燒時,免疫力是比較低下的,身體正在與病菌作斗爭,這個時候需要休息,而不是強迫自己進行跑步,否則身體的抵抗力進一步下降,病毒可能會趁機侵犯心肌,引發病毒性心肌炎,嚴重的話甚至會危及生命。
我們跑步的初衷是為了健康,而不是為了跑步而忽略身體的呼救信號。想要跑得更健康、持久,我們一定要採用科學合理的跑步方式,避免陷入這些「慢性自殺式」跑步的誤區,才能在跑步過程中收獲更好的身材、更強的體質。
第四種方式:忽略跑步正確姿勢
很多人忽視正確的跑步姿勢,認為"跑多了自然就會了",殊不知,錯誤的跑步姿勢,正確一步步傷害身體健康。
有的人跑步時膝蓋不自覺,內扣(X型腿跑法),很容易引發髕骨軟化、半月板損傷,也是出現跑步膝(髂脛束綜合征)的常見誘因。
有的人跑步時腳跟先著地,且落地聲音大,有明顯"跺地"感,這會導致腳跟承受2-3倍體重的沖擊力,易引發足底筋膜炎、跟腱炎,增加膝關節和髖關節的負荷。
如何進行正確跑步?
- 雙眼平視前方,頭部正直,頸部放鬆,避免低頭看腳或仰頭跑步;
- 手臂呈90度彎曲手臂前後擺動,手肘貼近身體兩側,保持核心肌群收緊,軀干穩定;
- 髖部發力推動身體前進,而非單純用腿,前腳落地位置接近身體重心下方,保持中足或前足先著地,足部輕盈著地,落地時膝關節微屈以緩沖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