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減肥時會拚命節食、不吃主食、水果代餐等方式,結果越減越累,甚至反彈更胖。其實,真正能長期瘦下來的,是養成一些健康的生活習慣,遠離一些錯誤的減肥方式。
在減肥路上,我們常常會有一些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比如說,總覺得某些習慣可能會讓自己變胖,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它們或許是超級有效的減肥利器!
✅ 5個「以為會胖,實際巨減肥」的習慣
1. 愛吃主食(但選對種類)
很多人為了減肥而不吃主食,雖然掉秤速度很快,但是減掉的大部分是肌肉,而非脂肪,基礎代謝值會下降,食慾也會逐漸變得旺盛,總想吃東西,後期更容易報復性進食,也更容易反彈回來。
而正常吃主食,控制好分量,並且選擇低GI慢碳(燕麥、糙米、紅薯、全麥麵包),可以更好的控制食慾,反而有助於減肥。
因此,適量碳水比完全低碳更易堅持,長期減肥效果更好。建議,減肥的人,每餐補充1拳大小的主食(約50-80g熟重),搭配蛋白質(雞胸肉、魚肉、雞蛋等) 拳頭分量的高纖維蔬菜,均衡膳食營養,才能健康的瘦下來。
2. 飯前愛吃點水果
減肥應該飯前吃水果,還是飯後吃水果呢?飯後吃飽飯狀態下吃水果,會讓你攝入額外的糖分,會升高血糖,導致脂肪堆積。
而飯前吃一份低糖水果,可以減少正餐進食量,更好的控制熱量攝入。研究證實,飯前吃1個蘋果的人,正餐熱量減少15%。減肥水果的最佳選擇是蘋果、梨、莓果(低糖高纖維),避免荔枝、芒果、葡萄等高糖水果。
3. 愛睡覺(睡夠7小時)
有的人認為熬夜晚上,醒著身體能消耗更多熱量!然而真相是,熬夜、睡眠不足會讓激素分泌紊亂,進而增加暴飲暴食的幾率,反而不利於減肥。
如果你能堅持早睡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就能避開宵夜,睡眠狀態也是身體機能修復的黃金時間段,燃脂效率也是很高的。第二天食慾也會更穩定,不容易暴飲暴食,減肥速度會比熬夜者更快。
4、一頓飯吃半個小時以上
吃得太快VS吃得慢,二者誰更能控制熱量攝入呢?很多人以為吃得快意味著熱量攝入少,然而事實上,狼吞虎咽的人攝入的食物會更多,他們可以10分鍾幹完2碗米飯。
而細嚼慢咽的人,一碗飯需要吃上20分鍾,大腦也能及時接收飽腹信號,有效避免過量進食的問題。吃飯速度慢的人,一頓飯下來可以減少10%以上的進食量。
5、充足喝水量
不少胖子覺得自己是喝水都發胖的體質,而實際上,水是沒有熱量的,而身體的新陳代謝需要足夠的水分來推動。有時候我們感到飢餓,其實只是身體缺水發出的錯誤信號。喝上一杯水,說不定就能打消吃東西的念頭。
建議,學會主動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每天喝夠 8 杯水,不少於1500ml,多個時間段補充,能更好的控制食慾,並且加速脂肪的代謝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