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這個黃金健身動作,你真的練對了嗎?
深蹲,可以說是健身界的「黃金動作」,可以鍛鍊臀腿,並且帶動腰腹肌群一起發展。但是,90%的人都在用錯誤姿勢深蹲,而不規范的動作,輕則練錯肌肉,重則傷腰傷膝!
幾個深蹲的常見錯誤:
- 膝蓋內扣 → 半月板磨損警告!
- 弓背塌腰 → 腰椎間盤突出風險
- 腳跟離地 → 大腿前側代償,臀肌罷工
- 膝蓋超腳尖 → 髕骨壓力過大
- 下蹲幅度不足 → 只練到表層肌肉
正確深蹲的4大標准,你做對了嗎?
1、雙腿開距:練臀的話,雙腿保持1.5倍肩寬,若是練腿,雙腿保持與肩同寬。
2、脊柱中立,胸口微微上挺,臀部向後坐(像要坐椅子),保持小腿接近垂直;
3、膝蓋和腳尖必須同方向,不要內扣,膝蓋不要超過腳尖!
4、下蹲深度:至少大腿平行地面,底部停頓2秒(增強肌肉離心控制)。
深蹲寬度,決定你練臀還是練腿。
深蹲時,雙腳的站距(寬度)和腳尖方向,會直接影響髖關節和膝關節的發力比例,從而決定臀肌、股四頭肌(大腿前側)的刺激強度。
1. 窄距深蹲(與肩同寬)
站距:雙腳距離≈肩寬,腳尖微微外展(10-15°),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會承受更多的壓力和刺激,更側重練腿,適合想強化大腿前側(如籃球、短跑運動員)、可以提升爆發力
2. 寬距深蹲(1.5-2倍肩寬)
站距:雙腳距離≈1.5-2倍肩寬,腳尖外展30-45°,側重練臀,適合想翹臀不粗腿的女生。
3. 超寬距深蹲(相撲深蹲)
站距:雙腳距離≈2倍肩寬以上,腳尖外展45° ,可以強化大腿內側 臀下緣,適合想改善大腿內側鬆弛(如產後媽媽)、練臀但不想粗腿的人。
一句話記住: 「窄蹲練腿,寬蹲練臀,超寬練內側」。
初學者怎麼安排深蹲計劃?
沒有健身經驗的人,可以徒手深蹲開始,每次進行10-15次,重復5-6組。深蹲後第二天會出現延遲性肌肉酸疼,走路甚至會感覺到軟綿綿的,這是肌肉纖維撕裂後正在修復的表現,需要2-3天時間才能恢復。我們可以等酸疼感消失了,再開啟第二輪訓練。
隨著訓練次數的增多,你會發現深蹲越來越得心應手,訓練後酸疼感逐漸減輕,甚至是消失了,這個時候你可以提升深蹲次數,並且增加訓練難度,比如:進行負重深蹲或者改為弓步蹲、深蹲跳躍、側步蹲、保加利亞蹲,這樣可以促進肌肉的進一步發展,避免健身陷入瓶頸期,有助於打造出色的臀腿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