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健身期間,禁止做這 5 件事,一定要禁禁禁禁禁

健身期間,禁止做這 5 件事,一定要禁禁禁禁禁:

1、過度健身,健身時間超過2小時

有的人平時不鍛鍊,到了周末卻花幾個小時進行鍛鍊,希望能夠彌補平時不鍛鍊的不足,達到更好的鍛鍊效果。

然而,一次科學的鍛鍊時長應該控制1-1.5個小時左右,長時間訓練(>2小時)會讓你注意力下降,精力不集中,體能力量也會下降,容易發生健身事故,出現肌肉拉傷等問題。

不僅如此,導致皮質醇(壓力激素)持續升高,分解肌肉蛋白供能,反而掉肌肉,不利於肌肉的生長。過度訓練還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關節磨損、疲勞累積,讓你「越練越虛」。

平時沒有太多時間鍛鍊的人,建議你晚上或者早起在家安排15-20分鍾鍛鍊,比如開合跳、深蹲、伏地挺身、引體向上可以維持鍛鍊效果,周末再進行系統鍛鍊,一次鍛鍊時間不要超過2個小時,提升有效鍛鍊時長,才能達到更好的鍛鍊效果。

2、健身沒有計劃,瞎練一通

健身沒有計劃,你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可能重復練同一肌群導致過度疲勞,也可能忽略關鍵部位的鍛鍊(如練胸不練背→體態失衡)。

健身沒有計劃,你沒有逐步提升訓練強度,(逐步增加重量/難度),身體也會適應原有的鍛鍊模式,健身也容易陷入瓶頸期。

正確的做法是:根據自己的健身目標跟身體情況,制定適合自己的健身計劃,合理安排有氧運動跟力量訓練,並且4-6周左右就調整健身計劃,循序漸進提升訓練強度,並且記錄自己的身材變化情況,這樣優化健身計劃,提升鍛鍊效果。

3、健身後狂喝水

我們在健身過程中會大量出汗,流失水分和電解質。健身後會感到口渴兒大量喝水。然而,喝水方式錯了,反而容易傷害健康。

健身後如果狂喝水,會加重腸胃負擔,稀釋血液中的電解質濃度,引發低鈉血症(頭暈、惡心、甚至抽搐),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

正確的做法是:健身的過程中少量補充水分,每次100-120ml左右,健身後可以補充電解質水(比如檸檬片泡水,加少許鹽),少量多次,每次喝100-150ml,間隔10-15分鍾,大概補充500-800ml左右,可以給身體補充鈉、鉀等礦物質(可自製:溫水 少量鹽 檸檬片)。

4、健身後胡吃海喝

健身後大吃一頓的行為,可能會讓你的健身努力白費,如果你健身的目的是為了減脂,那麼一頓火鍋或者一份炸雞 奶茶的搭配,可能會讓你攝入的熱量大於運動消耗的熱量,這樣是無法成功瘦下來的。

因此,對於減肥的人來說,健身後應該管住嘴,避免胡吃海喝的行為,如果健身後感到肚子餓,可以適當補充一點能量(全麥麵包 水煮蛋),注意加餐的熱量不要超過150大卡,避免抵消訓練效果。

而增肌人群後可以適當加餐,但是要避免高糖高脂食物,不利於肌肉的修復,反而會促進肌肉的合成,我們可以選擇蛋白質 快碳的組合,蛋白如:1杯牛奶 1個雞蛋/1勺蛋白粉快碳如:30-50g(如1片全麥麵包/半根香蕉),幫助快速恢復糖原,有助於肌肉的修復。

5. 健身後熬夜/睡眠不足

健身吃睡練三者缺一不可,而睡眠是肌肉修復和生長的關鍵期,如果你總是熬夜,睡眠不足,不利於生長激素分泌,會影響肌肉的修復,脂肪也更容易堆積起來。

正確的做法:避免熬夜,一定要保持固定的作息時間,每天睡眠時間在7個小時以上,在深度睡眠狀態生長激素分泌會比較旺盛,肌肉合成跟修復效率也會更快,還能加速脂肪的分解,有效提升增肌減脂效率。


記住:健身不是比的不是力氣,而是技巧,避開這些雷區,你的訓練效率會翻倍,離目標身材也會越來越近!

#夏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