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越減越肥,體重忽上忽下?出現這3種情況,你並不是胖

越減越肥?體重忽上忽下?其實有些情況稱出來的體重並不准確。關於如何判斷自己胖不胖,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一、這3種情況,體重可能不准確

1.晚上稱體重

不知道你經常在什麼時候稱重,但是不管你什麼時間稱重,只要在晚上稱重,體重普遍都會比其他時間高。

這是因為,俗話說「每逢佳節胖三斤」,也許你不是胖了,而是在吃飽、喝足後稱體重,白天的食物還在體內……

正確稱重方式:固定時間,比如每周一,在早上排便後空腹稱重。

2.鍛鍊後稱重

當你上秤時,所稱得的那個體重數字,其實是骨骼、肌肉、脂肪、水分等其他的身體組織的總和;影響體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每天吃的食物,喝的水等。

之所以鍛鍊後體重會輕一些,是因為運動過程中流了汗,可是出汗多並不代表脂肪在減少,汗的主要成分是水,所以鍛鍊後體重下降,只是水分流失造成的。

3.前一天吃太咸

身體里的鈉元素會影響水分代謝。如果你每天吃得都很咸,就會導致攝入過多的鈉元素,體內的水分就會積壓,出現水腫。

二、是不是胖,怎麼看?

基於以上三點,你就會明白,其實體重數值大不一定就是胖。同樣的體重,也會出現體型相差很大的情況。為什麼呢?

關鍵就在於體脂率。所謂體脂率就是體脂肪含量占體重的比例。體重相同,如果體脂率低,看起來就會比較瘦。

那麼為什麼體脂率低,看起來就會比較瘦呢?

這是因為,同樣重量的脂肪和肌肉,前者比後者體積大很多(是肌肉的5倍),脂肪越多,整個人看起來越「膨脹」。

相反,有時候看起來體重增加,其實是脂肪減少,肌肉增加造成的。體脂率下降了,看起來體形會顯瘦。

因此,減肥不等於減重。除了關注體重,是不是胖,主要看體脂率。正常男性體脂率在15%左右,女性在25%左右。

三、怎麼測算自己的體脂率?

目前國際上認可的,測算體脂率的方式,有兩種:水下稱重法和雙能X射線吸收法。

聽起來很高大上,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因為這兩種測算方式需要昂貴的設備和專業的技術人才支撐,所以只有一些大型醫院配置。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普羅大眾,有什麼簡單的方式嗎?

這時候,體脂秤就出現了。體脂秤就是那種,往上一站,體重、體脂率、甚至體內水分和骨骼比例就能算出來。

但因為這種測量方式受到電極數量、接觸面、接觸壓力、房間溫度濕度等因素的影響,結果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值,並不准確。

但是話又說回來,對於剛開始減肥的人,體脂率是否精準,沒那麼重要。也就是說,你只需要關注大概的情況就好了。

可以通過體質鉗,通過測量身體的皮褶厚度,就能發現體脂率高低。

使用的方法也比較簡單,就是掐起一部分的皮膚進行測試,最常用的是以下三個部位:上臂、背部、腹部。

測量方法比較多,正常說明書上都會有步驟。

再不行,可以沒事掐掐肚子,是不是胖,心裡應該有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