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一直在爭議,深蹲到底選擇平行蹲還是蹲到底?

選擇一個喜歡的,不會吹灰之力就能掌握的動作,99%的小夥伴會選擇各種臥推;選擇一個逃避的,卻又不能不練的動作,想必就是深蹲了。

深蹲被抗拒,原因可以數一天,但深蹲好的小夥伴,整體水平都特別高。無論支持深蹲的還是不支持深蹲的小夥伴,難免會碰到深蹲究竟蹲多深的問題,我們今天就好好分析!

全蹲不一定是最佳的深蹲動作,不恰當全蹲可能會帶來關節問題、持續的肌肉緊張、持續酸痛、炎症的加劇等。

深蹲的深度和力學是相同的。一個一般女子和一個一般男子練深蹲的方法是一樣的。

柔韌性的訓練或多或少會影響到深蹲的水平。過度進行柔韌性的訓練,伸展和軟組織的運動會減少肌梭的敏感性,導致運動范圍過大。

先學會穩定身體,再增強柔韌性。大多數小夥伴的柔韌性不錯,但是缺乏穩定性、收縮和控制肌肉的能力。

深蹲可以蹲到大概與水平面平行的高度,這時候肌肉處於持續收縮的位置。

最佳深蹲深度?

深蹲的最佳深度一直是一個爭議,但是不少研究指出,無論個人差異或訓練目標有任何不同,蹲到與水平面平行的位置或低一點更好。

深蹲的科學

測試神經生理學、骨骼肌生理學、運動學習和生物力學的這些科學原理,對完成一個好的深蹲至關重要。

上面的概念聽上去很深邃,但可以在肌肉運動的本身中實際表現出來,而且會相互一致。

1. 重新定義「牽張反射」?

很多小夥伴用訓練證明過多的深蹲深度是合理的,他們會利用牽張反射,然而,這一論點有一定的缺陷。可能,所有效利用牽張反射,不一定是牽張反射。

相反,這是一種反彈效應,是利用肌腱、韌帶和結締組織作為脆弱的跳板來反彈。這與牽張反射幾乎沒有關系,與理想中想要激活牽張反射機制的方式甚至相反了。

為了優化利用牽張反射,必須提高身體結構的緊密程度和肌肉骨骼剛度,因為這是肌肉梭如何運作的基礎。肌肉梭是激活伸展反射機制的關鍵因素。

當肌肉表現出最小的剛度時,如深蹲時常見的那樣,這會釋放或抑制肌肉梭的活動,從而最小化牽張反射的機制。

從本質上講,每個人都具備了超越身體自然保護屏障的能力,以及通常能夠抵抗過度拉伸的力量生產機制。因此,身體找到最佳關節角度、微調位置以及對深蹲技術和力學進行細微調整的能力會因感覺牽張反射機制不能正常工作而受到極大影響。

2. 對其他運動的影響?

如果轉移效應不會影響力量訓練本身。然而,根據運動學習的原理,我們知道運動會傳遞和影響其他相關運動。

在深蹲中,過度的活動不僅對身體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產生負面影響,而且對其他活動(包括跑步、跳躍、踢腿、弓箭步、髖鉸鏈甚至步行)的不利影響也會持續很長時間。

3. 過度伸展,不一定是好事?

研究得出結論,當肌肉處於適當伸展的位置時,肌肉會產生更大的張力和力量。這表明有些伸展是好的,而過多的伸展反而削弱肌肉的張力和力量。

4. 深蹲不一定蹲到底?

利用最大化力學和扭矩產生的角度和位置是生物力學中的一個關鍵概念。這包括90度角、垂直位置和平行關節段。

在最大化解剖力學時,蹲到底不一定是一種更具生物力學功能的位置。相反,平行深蹲通過優化力矩臂(關節軸和作用在關節上的力線之間的長度)和槓杆充分利用這些結構。

5. 最低點反彈?

為了蹲到底而破壞姿勢和借力不僅會對關節造成影響,而且會削弱扭矩、力量的產生和運動效率。然而,由於肌肉活動減少,在整個向心運動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粘點,扭矩明顯減小。

相反,平行深蹲可以更大化肌肉的剛度、本體感受的反饋和彈性能量,肌肉被拉伸到較大的范圍,同時保持更強的剛度。

6. 像普通人一樣深蹲?

平行深蹲代表了一種運動模式,其中神經生理學、骨骼肌生理學、運動學習和生物力學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因此,平行深蹲是人類理想的深蹲方法之一,其所涉及的概念並非基於人為規則,而是基於科學原理,而科學原理是保持不變的。

如果全蹲不是最好的深蹲方式?

如果深蹲沒有找到最合適的深蹲,貿貿然進行全蹲,對髖部、膝蓋、下背以及其他身體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對有些小夥伴來說,這些影響可能會發生在幾個月後,而對有些小夥伴來說,可能會在幾年後。無論如何,採用適當的力學和深度,整體強度和訓練表現(肌肉功能和關節健康),把這些結合,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改善。

一直在深蹲上發力的小夥伴,都在不斷變強的路上。深蹲不能盲目地蹲,具備必要的知識和反復的訓練才實踐得出最恰當的深蹲,前者已經告訴你了,後者的行動就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