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踝關節扭傷,如何進行康復訓練?一整套康復干貨,等你來拿!

踝關節扭傷在關節扭傷中發病率最高。任何原因使足外緣著地、足部突然內收,都會引起踝關節扭傷。輕者因過度牽拉使周圍韌帶部分損傷,嚴重者可引起韌帶完全斷裂,甚至外踝撕脫性骨折、軟骨面損傷等傷病。

踝關節扭傷後,關節內可發生一系列病理變化。如果受傷後,踝關節腫脹疼痛明顯,就應該到醫院檢查,看看韌帶損傷的程度,是否有撕脫性骨折,關節內有無積液,韌帶是否斷裂等。

踝關節扭傷時,該如何採取緊急措施?

1.立即休息,停止運動,不要讓受傷的關節再負重了。

2.馬上找冰塊冰敷,沒有冰塊,找冰棍或其它冰凍的東西均行。冰敷可以幫助減少疼痛和腫脹,每次冰敷15到20分鍾。如果開始一兩天疼痛和腫脹明顯,可以每天冰敷三到四次。

3.冰敷結束後,局部用棉花、繃帶加壓包紮,這樣可以減少出血、淤血。繃帶的松緊度要適中,以你能感覺到有壓力但又不會讓你末端發麻或缺血為度。

4.把患肢抬高,目的是減少腫脹,促進血液回流。隨後,要到醫院就診。

踝關節扭傷後,如何進行功能鍛鍊?

如果踝關節扭傷後,韌帶沒有完全性斷裂,沒有撕脫骨折,等腫脹疼痛減輕後,需及早進行功能鍛鍊。

早期功能鍛鍊可採用被動訓練法,在關節活動范圍內,做被動屈伸、旋轉、牽拉,可結合按摩,這樣效果更好,也可以較好地減輕和松解粘連;後期功能鍛鍊,以主動進行關節的屈伸、旋轉功能活動為主,進一步調整活動狀態。

踝關節的被動伸展性抗阻功能訓練法,為我們在預防踝關節運動創傷、提高踝關節運動能力方面提供了一種新的訓練方法。具體方法如下:

1、在患者主動做踝關節屈、伸、旋轉活動時,助手在踝關節上施加一定強度的阻力,以提高踝關節功能訓練的效果。訓練中的抗阻力度要逐漸加大,方向要有變化,強度和量要注意循序漸進,慢慢增加,以不引起踝關節腫脹或突然疼痛加重為宜。

2、當症狀好轉後,應進行適當的力量練習,以使癒合的韌帶重新恢復彈性和完全恢復功能。功能鍛鍊是後期治療中很關鍵的一環,傷病未痊癒時,切忌匆忙中斷,因為這樣很容易轉為陳舊性韌帶損傷,長期積累後還會出現粘連、增生、鈣化、關節韌帶鬆弛等並發症,給患者帶來長期的痛苦。

如何恢復踝關節非結構性損傷?

踝關節扭傷後,許多人往往關心的是結構性損傷的恢復,也就是韌帶、滑膜、軟骨面的恢復情況。例如,腫何時消,疼何時減輕,但卻忽視了非結構性損傷的恢復。

其實,非結構性損傷障礙,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我們運動能力的恢復,因此我們要重視非結構性損傷的恢復問題。踝關節損傷後,注意非結構性損傷的恢復問題,我們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 注意平衡缺陷

目前研究顯示,踝關節不穩定的患者,動態平衡可能存在異常。例如,患者在單腿跳躍時,傷側腿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獲得平衡。

此外,患者雙側的重心動搖增加,這意味著,踝關節不穩定的患者可能還存在中樞的平衡異常。

因此,對於平衡功能的訓練應該被列入踝關節扭傷的康復治療計劃之中。踝關節損傷後,當站立時,不再有明顯的疼痛感,就可以嘗試進行平衡訓練。

訓練方法:用受傷足保持平衡10秒至30秒,每天至少練習6次。

訓練標准:每個動作能堅持60秒,就可練習下個動作。

訓練動作:

01.雙臂向體側平舉,雙眼睜開

02.雙臂交叉於胸前,雙眼睜開

03.雙臂向體側平舉,雙眼閉上

04.雙臂交叉於胸前,雙眼閉上

2. 注意肌力缺陷

一直以來,傳統觀點認為踝關節損傷的患者存在腓骨長短肌肌力減弱的問題。但最近的研究發現,其實減弱的是內翻肌力。此外,肌肉的耐力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這種肌力缺陷可在日常肌力訓練中得到恢復。肌力訓練頻率為:每周練習5天至7天,每天每項練習重復20遍。

01.脛外側肌肌力訓練

A、初級階段動作:

足用力向外側推,並平放於地板;足外側倚住牆或書櫃,並用力向外側推。堅持3秒至10秒。

B、高級階段動作:

使用橡皮帶,將帶子一端系於書桌,坐位並保持受傷腿的膝和足在一直線上,將帶子另一端套在受傷足外側。受傷足向外側拉帶子,堅持3秒至10秒。

02.脛內側肌肌力訓練

A、初級階段動作:

雙足平放於地板,兩足相互抵住,用力向內側推。堅持3秒至10秒。

B、高級階段動作:

使用橡皮帶,將帶子一端系於書桌,坐位並保持受傷腿的膝和足在一直線上,將帶子另一端套在受傷足內側。受傷足向內側拉帶子,堅持3秒至10秒。

03.脛前肌肌力訓練

A、初級階段動作

將正常足的足跟置於受傷足足背。正常足向下壓住受傷足,同時受傷足翹起向上用力(即足跟不離地,足背離地向上用力)。堅持3秒至10秒。

B、高級階段動作

使用橡皮帶,將帶子系於書桌。直腿端坐, 將帶子另一端套在受傷足足背,緩慢向軀干方向拉。堅持3秒至10秒。

3. 注意本體感覺的缺失

本體感覺包括兩方面:位置感覺和運動感覺。這方面的訓練可以在平衡板上進行,也需要被列入康復計劃之中,方法同平衡訓練法。

4. 注意反射穩定性缺陷

踝關節扭傷的患者可能存在關節囊及韌帶機械感受器的受損,這樣會導致外翻肌肉不能對突發的內翻運動做出快速的反應,從而不能產生足夠的外翻張力來防止踝關節內翻,最終有可能出現再次損傷。因此,康復訓練中,也要加入靈敏性訓練。

5. 踝關節運動學和動力學的改變

踝關節損傷後,踝關節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均存在異常。這些異常可以導致踝關節應力異常,從而導致踝關節支撐結構的反復損傷。因此,康復訓練中,要注意步態問題。

6. 踝關節扭傷後關節活動度會受影響

踝關節損傷後,存在不同程度的關節活動度減少。關節活動度的減少會導致踝關節生物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產生異常,從而影響了踝關節的功能。因此,踝關節扭傷後首要和最重要的康復練習是關節活動度的訓練,也就是在不加重損傷的情況下要及早壓關節,進行被動的、主動的踝關節背伸活動。

踝關節背伸活動的具體方法如下:

伸直腿端坐,保持足垂直於支持面,向軀干方向屈或伸踝關節。受傷後最初3天至10天內,經常練習踝關節的屈伸有助於恢復踝關節的正常活動度。

如何預防踝關節扭傷?

1.運動前,充分進行熱身活動

充分的熱身活動可以讓身體做好運動之前的准備。這是非常必要的,因為熱身活動能對身體各個系統起到至關重要的調動作用。

2.熱身活動中及訓練課中,做一些超等長訓練的動作

超等長訓練包括跳躍、騰空、彈性跳等,這些動作均有利於體能狀態的調動,幫助肌肉、關節、肌腱、韌帶做好運動之前的准備。

3.加強本體功能及平衡能力的訓練

改變與保持運動員平衡能力的訓練,能夠幫助人體本體感覺器的提高。因為本體感覺器的存在能讓我們自己知道自己的肢體位置在什麼地方,知道該如何發力,而這在運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4.加強肌肉的拉伸與肌力強化訓練

5.准備一雙好的運動鞋

一雙好的運動鞋可以增加踝關節的穩定性,為後續訓練提供足夠的緩沖力,保證踝關節在運動中有很好的力學支持,並減少傷病的發生。

6.恢復訓練時,踝關節要打好固定

用膠布,也可以用粘膠支撐帶。用支撐帶的目的是對薄弱的踝關節提供額外的支持和增加它的穩定性。

附:踝關節骨折康復方法

1. 負重

踝關節損傷或手術後負重視損傷類型、手術方式、骨折部位、固定技術、骨痂癒合等情況而定。

非負重區較小骨及軟骨損傷後:兩周負重0,三至四周負重25%–50%;四至六周負重 75%;六至八周 負重 100%。

負重區骨及軟骨損傷推遲負重時間兩到四周。

2.康復訓練

01.前足內翻運動:坐位,足跟著地內翻—回原位—內翻

02.前足外翻運動:坐位,足跟著地外翻—回原位—外翻

03.踝關節活動度訓練:

坐位屈膝,足底平踏著地—抬足尖—足底平踏著地

坐位屈膝,足底平踏著地—抬足跟—足底平踏著地

仰臥位,膕繩肌收縮,結合踝關節運動

俯臥位,足蹬/反向滑板

踝關節踏板(踏牆):

坐位,訓練踝關節背伸活動度。要求不感覺疼痛為度,負荷應小於體重的1/4。

站立位:足站立在踝關節踏板(450角),5分鍾; 逐漸增加角度與時間/周。

04.器械訓練:

立式踏步器的應用(坐位蹬踩),小腿肌力練習。

踏車或臥位踏車(關節活動度>15度),關節活動度訓練。

05.踝關節輔助被動牽張手法(關節活動度受限但確認為非骨性阻擋)

3. 運動訓練

術後4周,開始自行車訓練

術後8周,上下樓梯 ,

術後12周,行走上坡, 下蹲訓練—踝踏板。

本文所用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有任何侵權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