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最佳的訓練不一定是最累的!看懂這篇,讓你跑步訓練不再白辛苦

沒有疲勞就沒有訓練,如果跑步總是很輕松,那麼這種跑步可以帶來健康,卻難以讓你提升,還有一句話更重要:沒有恢復就沒有提高。

疲勞並不是目的,疲勞之後的恢復才是目的。所以跑步不是讓自己越累,效果就一定越好,否則那就把跑步變成自虐了。

在追求PB成為成熟跑者最重要的目標的時代,廣大跑者不缺意志、不缺自律、也不缺毅力;但如何更科學、更有效、更省力地提升自己,跑者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嗎?

事實上,運動科學家一直在試圖解開訓練、疲勞、恢復、提高之間的內在關系,因為這關繫到如何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幅度的提高,

因為凡是可以用方法和技巧解決的問題就不需要你用毅力硬頂,跑者需要努力,但這不等於要把自己累個半死才有提高。用更科學、更有技巧、更省力的方式提高自己才真正考驗跑者的智慧,我們常看到一些跑者跑得不是太多,提升卻比你更快,這才更值得研究。

我們需要努力跑步,但更需要聰明、智慧地跑步。看看本文,也許從訓練理念上你就已經比其他跑者進步一大截了!

一、能力提高是來源於超量恢復

超量恢復:是運動生理學的一個經典術語,也是周期訓練理論的基石,它是由前蘇聯著名運動訓練學家馬特維耶夫等人提出並且不斷完善,成為經典理論。

超量恢復是指運動持續一段時間後,人體會發生疲勞,但如果負荷合理,休息得當,經過一段時間後,你的運動能力不僅可以達到個人原有水平,甚至會超過身體原有水平。

這個超出部分,就是你通過運動所獲得的提高。

超量恢復圖示:

超量恢復這一說法較好地解釋了人為什麼可以通過不斷地訓練,有效提高運動能力;對於跑者而言,就是通過不斷地跑步,提高耐力,這背後其實都是「超量恢復」這只看不見的手在發揮作用。

更高、更快、更強,從運動科學角度而言,就是不斷實現超量恢復的過程。

二、超量恢復理念存在先天缺陷,受到越來越多質疑

如果用超量恢復理念解釋,只要訓練負荷得當,恢復時間和恢復措施安排合理,理論上講,人的運動能力就能獲得無限上漲,這顯然與人的運動能力具有天花板效應是違背的。

事實上,隨著運動水平的提高,再想進一步提升就變得越來越難。即使你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你會發現你的提升也非常有限。這時,超量恢復理論就遭遇了無法自圓其說的問題,這也是為什麼超量恢復理論廣受質疑的重要原因。

三、你是如何提高的又是如何停滯不前的:關於運動表現—疲勞模型

正是由於超量恢復無法解釋運動訓練的實際現象,一些運動科學家試圖用新的理論解釋訓練、疲勞、恢復、提高之間的關系。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蘇聯運動訓練學家,後移居美國,目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教的扎齊奧爾斯基教授。

當代頂級運動訓練專家扎齊奧爾斯基教授:

扎齊奧爾斯基教授提出了著名的運動表現-疲勞模型,是對超量恢復理論的重要補充和更新,他認為訓練負荷既會對運動表現產生影響,也會對疲勞產生影響,這兩面相互作用,決定了運動負荷作用於人體的最終走向。

首先訓練負荷決定了運動表現,雖然訓練負荷與運動表現並不呈現線性關系。

但總體而言,訓練負荷越小,所獲得的運動表現提升就越小,訓練負荷越大,所獲得的運動表現提升越大;對於跑步而言,就是跑得越多,耐力提高越明顯,但跑得越多與耐力提高之間並不呈現典型線性關系。

換句話說,訓練負荷決定了運動表現,但運動表現能不能發揮出來則受到訓練負荷所帶來的疲勞的影響。由於訓練本身會直接導致疲勞,所以訓練盡管能提高你的能力這一點毫無疑問,但在短時期內,你的競技狀態卻因為這個負荷所積累的疲勞而下降了;

這就是下圖所顯示的左邊部分,也即訓練負荷越大,身體疲勞越明顯,競技狀態就越差,但潛在的運動表現提升越大,反之亦然。而到了賽前,我們都知道要減量訓練,為什麼要減量,跑者會說因為要消除疲勞,促進恢復呀,可是這背後的邏輯到底又是什麼呢?

扎齊奧爾斯基教授的運動表現—疲勞模型給予了很好的解釋。

通過減量訓練,訓練負荷大幅度下降,此時你的運動表現其實因為缺乏訓練也會隨之下降;

但訓練負荷下降後,首先影響的並非是運動表現,而是使得訓練後疲勞程度減輕;

而如果疲勞減輕的速度超過運動表現下降的速度,這時就是你表現出最佳競技狀態的時候。

所以競技狀態受到運動表現、疲勞和訓練負荷共同影響。

當訓練負荷增加,疲勞程度加重時,競技狀態是暫時性下降的,但運動表現卻漸進性上升,而當賽前減量訓練時,你的運動表現會因為缺乏刺激而開始下降;

但此時你的疲勞程度也明顯減輕,只要疲勞消退的速度超過運動表現下降的速度,你的競技狀態就會通過超量恢復得以提升。而比賽之後,你的運動表現也隨之自然下降,這是為什麼賽後需要長時間才能恢復運動表現的根本原因所在。

當代運動訓練最新模型運動表現—疲勞模型

四、訓練的本質目的並不是疲勞

訓練的本質目的並不是疲勞,而是提高,只是說為了提高,訓練要達到疲勞的程度才可能。

當然,有疲勞不一定代表必然會有提高,如果疲勞必然帶來提高,那麼往死里練,訓練到人極度疲勞就行了,顯然這是胡說八道;

因為嚴重的疲勞會導致力竭和傷痛,疲勞後要有恢復,恢復後才能提高,也就是說訓練產生的疲勞是有限度的,這個限度就是指人的承受能力,承受你能夠承受的疲勞就足夠了,然後讓機體充分恢復,經過不斷的重復過程,機體已經適應這種負荷,你就自然提高了。

所以說,最聰明的訓練並不一定是最累的訓練,而是將訓練、疲勞、恢復安排得最巧妙,時間銜接上最合理的訓練。

五、先有恢復才有超量恢復

訓練所導致的疲勞產生後,接下來就是恢復,然後才是超量恢復。沒有恢復作為基礎,超量恢復也就成了空中樓閣;恢復越充分越及時越有效,超量恢復的產生也就越明顯。

超量恢復來自於身體內部的變化,產生極為精妙,非人為控制,但疲勞之後的恢復卻是完全可控的,人為的。所以,認認真真做好跑後恢復是訓練必不可少的流程,跑後恢復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訓練的延續,這也是真正的精英運動員與大眾選手在認知上的重大差別。

越是高水平訓練越重視拉伸放鬆,越是二流運動員對於拉伸放鬆越是草草了事,大眾由於本身認識上的不足,對於拉伸放鬆的認識接近與二三流運動員。

李芷萱跑後拉伸時間超過半小時以上

多管齊下才能促進恢復:

最後:

處理好四要素才能成為成熟跑者

訓練是提高的根本,沒有認真努力的訓練,你甭想PB,但努力認真是PB的必要條件,卻非充分條件,充分條件應當是處理好訓練、疲勞、恢復、提高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