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為什麼運動員的肌肉,還不如健身愛好者發達?誰說的

有人問,為什麼運動員的肌肉,還不如健身愛好者明顯與發達呢?我們需要先更正一下這個觀點,運動員的肌肉不如健身愛好者明顯,只是部分存在的現象,而不是普遍存在或絕對存在的現象。准確問法,應該是這樣的:為什麼有些運動員的肌肉,不如有些健身愛好者發達與明顯?

運動員會形成怎樣的體型,主要和他長期從事的運動項目(主要是運動類型)有很大關系。大體上而言,以有氧運動為主的運動員,體型大多看起來偏瘦,四肢修長、纖細,而力量型、爆發型等無氧運動為主的運動員,則大多體型健壯、肌肉發達,且遠超大眾水平。

然而,具體體型如何,接下來我們進一步討論。

首先,職業健美運動員的肌肉發達程度(肌肉圍度),一定遠超普通健身愛好者。

特別是在參賽期間,健美運動員們不僅肌肉圍度大,而且體脂率也很低,肌肉線條清晰。這種肌肉發達、比例勻稱的魔鬼身材,顯然不是普通健身愛好者能夠企及的。

所以單就與職業健美運動員相比,根本不存在「肌肉不如健身愛好者發達」這個問題。除非某些健身愛好者,通過專業、刻苦的訓練,也達到了健美運動員的水平,但此時他已經不是普通的健身愛好者了,而是專業的健美運動員。

其次,從事高強度無氧運動的運動員,肌肉發達也超過普通健身者。

高強度的無氧運動,主要是指短距離、短時間、運動強度較高的運動項目,比如100米跑、場地自行車競速等等。

這類運動項目雖然不像健身、健美那樣以展示肌肉圍度和線條為目標,但是為了練就更好的爆發力、更高的速度,這些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也需要進行大量的力量訓練,所以肌肉同樣會很發達(雖然比不上健美運動員)。比如短跑運動員,肌肉發達程度也超過普通健身者。

為了適應不同的項目的運動要求,有些運動項目的運動員,其身體某些部位的肌肉會練得格外發達。比如,前面提到的場地自行車競速賽的運動員,臀腿部肌肉會非常的發達。

可以這麼說,只要是從事高強度無氧運動的運動員,其肌肉的發達程度同樣會超過普通的健身愛好者。

第三,從事中長距離或長時間有氧運動的運動員,體型偏瘦。

比較典型的有氧運動項目有慢跑、長跑、馬拉松,以及足球、排球、籃球、羽毛球等。長期從事這些項目的運動員,通常看起來偏瘦,體脂率很低,四肢纖細,體態輕盈。特別是常年進行馬拉松訓練的運動員,甚至會給人骨瘦如柴的感覺,他們的腿看起來就像是野生的羚羊腿,細而有力,特別適合奔跑。

從事有氧運動,更強度擁有強大的心肺能力,而肌肉的力量和圍度並不重要,於是身體對有氧運動適應的結果就是,形成偏瘦卻精乾的體型,這有利於在有氧運動中更長時間地保持耐力水平。所以從事有氧運動的運動員,肌肉普遍不發達。

然而這種「不發達」也只是相對而言,也要分情況而言。比如馬拉松運動員可能更瘦,但游泳運動員、拳擊運動員的肌肉則會相對發達,甚至超過普通的健身愛好者。

基本規律是:所從事的有氧運動項目需要的時間越長、越以長時間保持耐力為目標,則體型越瘦,比如馬拉松;而有氧運動中含有爆發力、間歇特點的項目,運動員的肌肉也會相對更發達,比如摔跤、搏擊。普通健身愛好者的肌肉發達程度,可能超過前者,卻大機率低於後者。

最後,視覺感受會造成「肌肉發達程度」的差異。

同樣一個肌肉男,我們通過照片觀看其體型時,覺得「正合適」的體型,在實際生活中觀看時,往往是「肌肉很發達」。這就是視覺感受的差異。

我們在觀看電視中的游泳比賽時,常常會認為某個男性運動員的體型正是自己要練成的樣子。事實上,如果你能夠親臨現場觀看這些男性游泳運動員的體形,就會發現真實的肌肉圍度相當大,大多超過普通的健身愛好者。也就是說,我們通過電視、視頻或照片所看到的運動員的身材,實際上「小了一號」。

還有一個問題要注意:將專業運動員和健身愛好者的肌肉發達程度作比較,還存在一個「田忌賽馬」的問題。將普通健身者中出類拔萃的肌肉男,和馬拉松運動員做「肌肉圍度」的比較,這相當於將普通健身者中的「上馬」比運動員中的「下馬」,當然會得出有失公允的結論。

從總體上而言,運動員的肌肉含量水平,超過普通大眾,也會超過大多數普通健身愛好者。越是偏向無氧運動的運動員,肌肉越發達;而越是偏向有氧運動的運動員,體型越偏瘦。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