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有哪些訓練小技巧,能提高力量訓練的「含金量」?

1.強化肌肉發力控制

我們說,肌肉訓練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尋找良好的肌肉控制能力。

為更好體會肌肉的發力感,除了保持動作準確規范,減少從其他肌群借力。我們還可以將:

關注動作幅度,合理控制動作速度,善用頂峰收縮的要點,應用於大部分力量訓練之中。

咱舉個例子~如何讓一個「普通的上斜啞鈴彎舉」,在不調負重情況下,帶來更好的刺激效果?

關注動作幅度:(將動作做全程)

每一次動作中,讓手臂下垂到接近完全伸直,再彎舉起啞鈴。如果手臂才彎到一半就馬上舉起……很顯然,這個動作只算完成了一半。

控制動作速度:(關注退讓部分)

將動作的速度放慢一些,保持身體穩定,動作中大臂不要有搖擺,不要依靠慣性完成動作。

當然,這里我們還要結合自身的訓練目的,比如極限重量練爆發的硬拉動作,就不必在退讓部分,太跟自己較勁了。

善用頂峰收縮(充分收緊擠壓肌肉)

當動作軌跡達到頂點,不要急於放鬆,用力收緊擠壓二頭肌,延長肌肉發力。完成1-2秒頂峰收縮後,再去進行動作的後半程。

當我們已經能將動作完成規范,掌握了良好的發力控制,此時的負重和訓練量提升,才會讓有限的訓練時間,更具價值。

2.調整訓練順序

是的,你沒看錯~合理調整訓練安排中的動作順序,對最終訓練效果,也會有所影響。

如果目標是增強總體肌肉量:先做大重量的復合動作,再做適中重量的孤立動作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在訓練開始,力量比較充沛的階段,可以讓所有參與動作的肌肉,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如我們今天打算練胸肌,先來幾組80kg槓鈴臥推,再做幾組20kg的蝴蝶機夾胸,這樣對整體的力量和肌肉生長會更加有利。

適用人群:需要增加整體肌肉力量和圍度的一般訓練者。

如果目標是強化薄弱部位:先針對薄弱肌群進行小重量孤立訓練,再做大重量復合訓練

與傳統練法正好相反,預先疲勞法是先針對薄弱肌群,讓它先於其他肌肉得到訓練刺激,再進行大重量復合動作。

這樣的方式,雖然總體肌肉增長效果不及傳統練法,但對目標肌群有更好的刺激效果。

如我們覺得三角肌後束落後其他部位太多,就可先選用適中重量,完成附身啞鈴側平舉,再用合理的較大負重,做幾組頸後槓鈴推舉。這樣我們薄弱的三角肌後束肌肉,就會得到更好的刺激。

適用人群:需要對落後部位,進行針對性訓練人群。

此外,如果單次訓練計劃,涉及多個肌肉部位。訓練順序上,可採取先練自己相對薄弱的部位,再去強化自己比較強壯的肌肉。

簡單來說:把難練的肌肉先練。

3.訓練模式融合

前面咱扯了規范訓練動作,強化肌肉控制,優化訓練順序~結合不同人實際情況,咱還可以巧妙應用一些「訓練組合」,讓健身訓練更高效。

No.1

超級組

優點:節省時間,提高訓練效率

所謂超級組,是指把兩個鍛鍊相互對抗肌肉部位的動作,連成一組來做,以達到強化訓練強度的目的。

常見組合如:臥推 高位下拉(胸 背)、二頭彎舉 繩索下壓(二頭 三頭)等。

以二頭彎舉與繩索下壓為例:選擇10-12RM的重量,一組二頭彎舉後緊接著進行一組繩索下壓訓練,中間無休息。一個超級組完成後,休息60—90秒左右,再開始下一個循環。

當我們完成所有超級組訓練,如果哪部分肌肉還有餘力,我們可以針對沒練到位的部分,再「單開小灶」,加組有針對性的孤立訓練,從而達到讓肌肉均衡發展。

No.2

大肌群帶小肌群

優點:高效協同增長

例如當我們練胸練背時,手臂作為輔助肌群,不可避免的會參與一些發力,得到充血和預熱。

這時我們便可在完成胸肩背的訓練後,直接進入手臂訓練,讓我們的手臂肌肉也得到更充分的鍛鍊。

如:

  • 練背日 肱二頭肌訓練

  • 練胸日 肱三頭肌訓練

No.3

遞減組

優點:高強度刺激

簡單來說:當我們完成一個動作後,不休息,馬上降低負重,接著做下一組動作。

如我們用20kg啞鈴做彎舉,做到接近力竭時,馬上換15kg繼續訓練,再換到10kg直到目標肌群徹底力竭。

一次遞減組中,常常伴隨著2-3次重量降級,從而在短時間內完成訓練量的累積。

一般情況下,遞減組更適合應用在孤立動作,而非大重量復合動作。將遞減組安排在訓練動作的最後一組,這樣能在保障總訓練總量同時,更深度的刺激肌肉。

因肌肉恢復所需時間,不推薦過於頻繁應用遞減組,而對於訓練頻次較少,常常隔幾天一練的人,就是可以考慮的省時方案了~

最後,別忘了合理的休息,和足量營養補充~

健身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優化的過程。不同訓練階段,不同訓練目標,乃至不同體質特性,都會有不一樣的最佳練法方案。

不要被一種練法,局限住思路。找到最適合自身現階段的訓練模式,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優化調整,才能更高效的進步。

專業健身健美公眾號,同步美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