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現在市面上太多零脂肪的食材了,不知道為什麼說到零脂肪都大家自然就會想到:低卡,減肥,健康

其實零脂肪食物和上述三點沒有必然聯繫

這種先入為主的觀點其實和我們聽了多年的謠言有關係,你還記得“吃肥肉會長胖肉”這句話嗎?還有就是“攝入脂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有相當長一部分時間這些話被當做真理,於是乎我們談脂色變,對脂肪敬而遠之

還記得那個BBC出品號稱“減肥利器”的紀錄片《解剖肥胖》嗎?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紀錄片對胖子相當不友好,一步步的給大眾灌輸:“她不健康就是脂肪太多!她的去世就是脂肪害的!她過的不好就是因為身體裡脂肪太多!”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而當這部電影被自媒體稍加渲染,傳播時,已經幾乎沒有人記得: 這只是一種主觀猜想,絕非客觀結論。

客觀來說這部電影是對人權的越軌,但不能否認這部紀錄片又會開始讓不少人繼續去拒絕脂肪。

對於脂肪,我們是不是有點矯枉過正了?

別忘了脂肪是我們人體三大要素之一

脂肪對於體內的激素調節、日常能量的提供、和身體結構的生長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過少甚至停止脂肪的攝入,可能會對你的身體造成傷害

你這麼拒絕他,太殘忍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其實早些年,網上翻翻脂肪的研究,清一色都是說他壞話的

還好現在有研究表明過去對於脂肪的觀念都是錯誤的,大眾對於脂肪的觀點正在一點點改善

但脂肪也確實被證實攝入量過多對身體有害,並且咱們減脂不就減的是脂肪嗎?

所以, 脂肪究竟是好,還是壞?

說實話,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拋開攝入量來決定一個營養元素的好壞是完全錯誤的做法

下面就讓我們來好好認識一下“脂肪”這個讓人愛又讓人恨的傢伙吧。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我們是怎麼開始拒絕脂肪的?

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因為突增的心髒病死亡率而發布了新的飲食結構推薦,其中包括減少脂肪的攝入,因為當時的專家認為攝入脂肪會提升體內的膽固醇水平。

這也是為什麼在後來的20年裡(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 美國食品屆掀起了“零脂肪”的熱潮 ——零脂肪餅乾、零脂肪蛋糕、零脂肪酸奶…

總之各種各樣的零脂肪的食材席捲而來(這股浪潮在後來也影響了我們的膳食結構)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而當時人們的食物也以碳水含量居高的意麵、米飯和麵包為主,很簡單,因為這些高碳水的食物脂肪含量都很低,甚至不含一丁點兒脂肪。

那些現在所謂的“健康脂肪”在當時是不存在的,他們對脂肪相關食物的都是統一的看法:脂肪=不健康

什麼橄欖油、三文魚、堅果以及健身圈寵兒牛油果都被視為高脂肪的“禁品”

然而“零脂肪”浪潮過後心臟疾病的發病率降低了嗎?

並沒有, 肥胖率、糖尿病率以及心髒病率反而升高了

這是為什麼呢?

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特比是攝入大量含有碳水化合物的精加工食品會導致人體內胰島素水平激增,這會促使身體將多餘的熱量以脂肪的形式貯存在體內,而且身體還會發生炎症反應。

再過去的20年間,已經有很多研究對比了低碳水高脂肪與高碳水低脂肪這兩種飲食結構的效果

結論是低碳水高脂肪的飲食結構更適合減脂,並且血脂水平也要比後者更健康。

脂肪的作用和優點

脂肪是三大宏觀營養素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每克脂肪含有9大卡熱量,熱量密度很高,因此它在人體內有著以下重要作用:

-提供能量

-荷爾蒙分泌

-大腦運作以及心情調控

-吸收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D,E和K

-增加食物口感

-增強飽腹感——脂肪的消化吸收速度比碳水化合物更慢,因此能延長食物整體的飽腹感

脂肪的種類

根據其化學結構的不同,脂肪能夠被歸類為以下幾種

值得注意的是, 大部分食物含有多種脂肪類型,而其中一種會是主要脂肪。

單一不飽和脂肪 (MONOUNSATURATED FATS)

單一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是液態,在高溫下也很穩定,通常存在於牛油果、橄欖油和杏仁中,很多研究表明富含單一不飽和脂肪酸的飲食結構能夠降低心髒病和糖尿病的機率。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多元不飽和脂肪 (POYLUNSATURATED FATS)

多元不飽和脂肪在室溫下同樣是液體狀態,它由omega-3和omega-6脂肪組成。

OMEGA-3具有抗炎症的效果,而且也能降低心髒病、糖尿病、抑鬱症以及肥胖等病症的機率。

深海魚類比如三文魚、青花魚和沙丁魚,還有奇亞籽、亞麻籽以及核桃仁等都含有高水平的omega-3脂肪。 Omega-3脂肪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形式存在於這些高脂肪的海魚內。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而植物裡含有的omega-3脂肪屬於α-亞麻酸,這種脂肪酸能夠在人體攝入之後在體內轉化為EPA和DHA,只不過這種轉化的過程十分緩慢

但這並不是說像奇亞籽和亞麻籽這類富含omega-3脂肪的植物就沒有營養價值了,它們至少還富含纖維、蛋白質以及木酚素,一種抗擊癌症的營養素, 所以經常性的吃一些核桃仁、奇亞籽和亞麻籽還是很有好處的。

OMEGA-6廣泛存在於堅果和植物種子中,如果omega-3攝入量不足,過度攝入omega-6脂肪酸會促進身體的炎症,反而起到了“副作用”。

合理的omega-3和omega-6攝入比例應該在1:1與1:4之間

然而調查發現,在美國人均omega-3與omega-6的攝入比在1:20以上,這遠超出了合理攝入比,也難怪會有這麼多人患上系統性的慢性炎症。

飽和脂肪 (SATURATED FATS)

飽和脂肪在室溫下是固態的,高溫下也很穩定,通常存在於黃油和豬油中,這種脂肪會提升人體內的膽固醇水平(同時提升壞膽固醇LDL和好膽固醇HDL)。

飽和脂肪曾經被醜化為心血管疾病的元兇,然而現在被證實並非如此。

椰子油也是一種飽和脂肪,不過它是中鏈甘油三酯,對於心臟和大腦都有好處。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反式脂肪 (TRANS FATS)

儘管乳製品和動物製品中會自然存在一些少量的反式脂肪, 我們平時攝入的反式脂肪大多都來源於加工食品

只要食品標籤上出現了“氫化植物油”這五個大字,那麼它就含有反式脂肪。

既然反式脂肪臭名昭著,那為什麼會有食品廠商使用氫化植物油呢?很簡單,它能夠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雖然不健康,但成本低就足夠了。

然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攝入反式脂肪是很危險的

一是因為它會加重身體炎症,導致血脂水平發生變化

二是它會造成胰島素紊亂,減弱其敏感性,促進脂肪囤積

對反式脂肪來說,吃的越少越好,不吃那就最好了。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吃多少脂肪合適呢?

其實攝入脂肪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多攝入單一不飽和脂肪酸、omega-3脂肪以及含有中鏈甘油三酯的椰子油是最佳的選擇

在吃正餐的時候包含一定量的脂肪能夠讓你的飽腹感更加持久,血糖水平也會比較穩定,更重要的是, 有脂肪才好吃呀!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說到底, 每個人所需要的脂肪攝入量都不同,這取決於你每日需要攝入的熱量

因此你的健身目標(究竟是減脂還是增肌),你的新陳代謝率等等都需要考慮進來。

推薦成年人每日攝入脂肪的量為總熱量的20%-35%,而地中海飲食結構的平均脂肪攝入量為總熱量的35%-40%,而升酮飲食則會攝入50% -75%熱量的脂肪

總而言之,你需要不停的調整脂肪攝入量,才能找到適合你的那個數值

你只需要記住, 你每增加一點脂肪的攝入,就需要相應的減少其他宏觀營養素的攝入量,從而控制維持總熱量

如果你實在是不知道吃多少,那麼可以參考下面這個公式,得出一個初始數值,然後你可以圍繞這個數值做調整:

最少攝入:0.882 x體重(kg)

最多攝入:1.102 x體重(kg)

零脂肪

零脂肪食材是偽科學的產物,仔細看某些零脂肪活性乳酸菌飲品的成分錶,你就會看出一二

首先要清楚,“某活性乳酸菌飲品”,按照對於乳酸菌飲品的定義,是不能代替牛奶或者酸奶的營養價值的。

其實把某些產品把“ 零脂肪”的字樣弄得特別醒目,就是為了誤導消費者 ,以為沒有脂肪就不會發胖

事實上,隨便在貨架上拿瓶飲料,脂肪含量都不會很高,而導致發胖的諸多因素中,脂肪只是其中一個。喝一瓶435毫升的味全飲料,都能抵得上一碗米飯了。

對於減肥人士來說,所謂的“零脂肪“會讓人大失所望了。

其實主頁君不得不“佩服”這些商家對於消費者的心理痛點的把控

想減脂那我就給你做零脂肪的食物

這樣的低級營銷多少令人反感,以為大家都可以簡單地瘦身,一點意義都沒有,當人們發現其實健康瘦身沒有這麼容易就會產生挫敗感。

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 生活中我們是不是有太多的想當然了?

我們會被自己耳濡目染的一些話影響,先入為主地認定其是真理

就像開頭提到的紀錄片做的,整部片子一直在暗示:肥胖的身體=不快樂的生活

通過各種傳播邏輯、論證方式,一步步地指向這個觀點。看完這部電影主頁君只感受到了他們對於胖子本能的歧視。

每天都吃“零脂肪”,竟然胖了那麼多?

但是肥胖並不代表不快樂,零脂肪也不代表不會胖

我們不應該去誇大脂肪對健康的影響

也不要讓任何表面的東西成為決定你取捨的關鍵。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