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側平舉訓練三角肌中束,這樣可以更安全,更高效!

如何讓你的身體變得更寬,大家都會認為是訓練三角肌中束。的確,三角肌中束是我們在訓練三角肌時最為註重的一束,大部分訓練計劃中都會把它放第一個訓練。但是,總是有很多人在練三角肌時受傷,或者進步緩慢,也許你會強調“ 肩膀的易受傷性三角肌的發展困難性 ”,與其這樣定論,不如找找你訓練中毛病。

拿中束訓練中最常見的兩類動作來講,它們是側平舉以及推舉 (包括固定器械、啞鈴、槓鈴),這兩類動作是一個肩部計劃中不可缺少的動作,它們看似簡單,其實學問挺大,如何增加動作安全係數 的同時 提高訓練效果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側平舉中的細節。

"側平舉訓練三角肌中束,這樣可以更安全,更高效!"

側平舉時肱骨的外展程度

側平舉是中束訓練中很有效果的一個動作,尤其是在刻畫分離度方面,但是看似簡單的肱骨外展動作,運用不當不僅會影響訓練效果,也容易損傷肩關節。

其實側平舉並不是一個百分百的孤立動作,有一塊肌肉始終參與著,那就是斜方肌 ,可以說,抬得越高,斜方肌參與的越多。這裡不得不提的一點是,很多人為了避免斜方肌的借力,肱骨會稍稍往前移一點,先不說這個方法有無效果,先從構造上來講,肱骨前屈或者外展到一定度數,肩胛骨會有一個迴旋的幅度,而肩胛骨的動作往往伴隨著斜方肌的收縮,所以從原理上來講,這個方法並不能避免斜方肌的參與,那為什麼這個方法會被提出來?那是因為一些人的斜方肌活躍度過高,蓋過了三角肌, 所以這個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斜方肌活躍度過高而帶來的過多參與,但並不能從結構角度避免斜方肌參與。

而當肱骨抬至高於水平面時,肩關節很容易造成磨損,這也就是常聽說的“肩峰撞擊徵”,並且每個人的肩峰構造不同,通常有三種:直線形、弧形以及鉤形,第三種的磨損最為嚴重,所以,肱骨的外展程度是最高點不要超過水平面,也就是平行於地面。其中,根據結構來講,肱骨稍稍前移的安全度要略高於肱骨直線伸向兩側,但是前者的刺激程度卻略低於後者。

"側平舉訓練三角肌中束,這樣可以更安全,更高效!"

側平舉時肱骨的旋位

展開論述之前,我們先來做個小實驗:雙臂向兩側抬起(類似側平舉),先讓大拇指翹指向天空,做側平舉動作,記住感受;再讓大拇指指向前方,做側平舉動作,哪種方式更加刺激三角肌中束?當然是後者:大拇指指向前方的形式。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 肱骨內旋可以更好的孤立三角肌中束。

而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看見有些人做側平舉時,大拇指是指向斜下方的,即啞鈴前端略低於後端,不可否認的是,這能更好的孤立出三角肌中束,盡量減少前束的參與,但是我們通過一個實驗就能找出這個方法的弊端:手臂垂於兩腿側,肱骨做外旋位,即大拇指指向外側,這時候向兩側抬起雙臂,你可以發現毫無阻礙的就能將手臂抬到貼耳;把手臂放回腿兩側,這時讓肱骨作內旋位,即大拇指指向內側,這時再抬手臂,你會發現抬不高,抬到一半就卡住了,這就是肱骨大結節撞擊到肩峰了。通過這個實驗,我們可以看出:內旋越多,肩峰的碰撞就越明顯,以上這種方法更容易磨損肩關節。

而當拇指朝向前方,抬起雙臂時,就變得順暢多了,所以為了平衡安全與有效,通常情況下握住啞鈴時讓啞鈴保持水平即可(即掌心向下),當然不排除有一些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有不適感,如果是這樣,那麼可以讓啞鈴的前端略高於後端(也就是讓大拇指指向斜上方),並且讓身體略微前傾 ,這也能媲美前者的效果。

"側平舉訓練三角肌中束,這樣可以更安全,更高效!"

側平舉總結

在進行側平舉時,手臂不要完全伸直;最高點抬至與地面平行即可;如果你的斜方肌太習慣借力,那麼肱骨稍稍前移;握住啞鈴時讓啞鈴保持水平,身體站直,或者讓啞鈴的前端微微高於後端,這時身體稍稍前傾。

"側平舉訓練三角肌中束,這樣可以更安全,更高效!"

也許你 現在用的是安全係數較低的側平舉形式,一段時間下來也沒有什麼不適感,但你不要認為這對於你來說就是100%安全的,因為關節受傷往往不是一次造成的,而是日積月累的磨損的結果!

……..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