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健身房練肌肉很不協調,力量不如李小龍?絕對力量誰更強?

最近有老鐵問我:聽說健身房練出來的肌肉都很難看,而且很不協調。

我看那些壯漢力量還不如李小龍,看來健身沒啥用啊,還不如去搬磚。

這種想法是片面的,練肌肉和力量兩者並不矛盾,但是你非要和李小龍相比,就有點太牽強了。

李小龍的肌肉量並不高,他所練得類別是:武術 格鬥,包括他的訓練方式一般人都很難吃得消。

偶像是用來崇拜的,但不是拿來純粹模仿的。他的肌肉你可以效仿,但是其它方面就免談了。

真實情況到底如何?下面我來具體分析一下。

1.健身房器械訓練類別

通常有三種類型:

①全身綜合訓練

這類訓練者純粹想增加力量,會使用槓鈴來作為主要訓練工具,這也就是力量訓練。

通常就是槓鈴三大項:深蹲、臥推和硬拉。

除此之外,輔助訓練項目有:槓鈴劃船、槓鈴推舉、上斜槓鈴臥推、站姿躬身等等。

輔助徒手訓練項目有:引體向上、雙槓臂屈伸等等。

提升爆發力的訓練項目:力量翻和力量抓。

使用槓鈴來做這些動作,配合輔助訓練,提升力量會很快。

②單獨肌肉訓練

這類訓練者會結合啞鈴、槓鈴、固定器械來進行操作。

往往會把全身拆分為上、下半身,然後再細分為:胸部、肩部、背部、手臂、腹部、臀部、大腿和小腿。

然後會把這些部位劃分到1周內,進行3-5次的訓練。

這種方法比較全面,基本都是按部就班進行。

③純粹鍛鍊

這類人沒有目標,就是為了練手,毫無章法。

今天練啞鈴、明天練槓鈴、後天練固定器械,今天練練手臂,明天練練胸肌,後天練練背部,深蹲直接不做。甚至還會參加一些有氧健身項目,比如:慢跑、動感單車、蹦床等。

這類訓練者就是來玩的,目標不明確,開心了練幾下,不想練就不來了。

2.肌肉與力量的關系

肌肉要想明顯,肯定需要有一定負重訓練,並且要不斷刺激,這樣才能產生一定的肌肉量。而肌肉量又和使用重量相關,你做了多少組、多少次,這些都是訓練的一部分。

比如你的槓鈴臥推重量越大,相對應胸肌就越厚,手臂、肩部和胸肌力量肯定也越強。

你的槓鈴深蹲重量越大,你的大腿力量肯定也越強,肌肉肯定也能增長。

反之,使用重量太低,肌肉就不明顯,力量肯定就弱。

但是這里你會問了,為什麼很多使用大重量的,肌肉並不明顯?

那是因為他們並沒有細分訓練,只是為了單純練重量,還有一點就是和飲食相關。

力量舉中,看似肥胖的力量都不弱,他們的肌肉被隱藏在脂肪下,只要減脂,肌肉量肯定不會差。而還有一部分人,看似很瘦弱,卻也能使用較大的重量,那是純力量、天賦、技巧等因素,他們的飲食量並不高,所以肌肉圍度也就不大。

3.關於肌肉不協調

在健身房鍛鍊,如果你是按照規定計劃訓練,一般很少會出現肌肉不協調。

特別是按照分部位訓練方法,每塊肌肉都能練到。

造成肌肉不協調的原因,最主要原因還是有個人偏好。

舉例:

許多人只練胸肌,不練背部斜方肌,導致上背太弱,胸肌過大,最後形成圓肩、駝背。

還有人只練上半身,不練腿,尤其是小腿基本不練,結果導致上半身很強,小腿太細。

還有人只練手臂,不練肩部三角肌,導致手臂很壯,肩部卻很窄,上半身比例不協調。

如果光訓練,不控制飲食,胸肌、手臂、肩部練得很好,腹部卻有贅肉,這樣又不好看。

4.力量對比

健身中本來就有許多種模式,除了健身房的器械訓練,還有徒手健身。

在器械訓練中,還分健美形式和力量舉形式。

還有一種比力量舉更繁瑣的Crossfit,那個訓練要求更高。

當然更多人還是處於業余健身狀態。

每一種訓練方式,練出來的力量都有差別。

就拿簡單的徒手健身和普通的器械訓練對比。

徒手訓練者,引體向上能做100個,而平時練器械的只能做50個,甚至更少。

反過來,練器械的槓鈴臥推100KG,15次,到了徒手訓練者可能100KG起槓都難,就別說推了。

這樣對比下來,你能判斷徒手強,還是器械強?

要談絕對力量,力量舉形式的訓練,爆發力絕對是更強的。但是當他們和舉重運動員相比,又有差距。最厲害的肯定還是大力士,那力量肯定最強。

所以每種訓練都有各自特色,每個人的健身目標不同,相對力量肯定會有差異。

總結:

前兩種是正規訓練,第三種是純粹來打卡消遣的。

相對而言,器械使用重量越大,肌肉量也就越大,力量也就越強。

肌肉不協調,很多時候是個人偏好,單練上半身,下半身不練或者單練一個部位,另一個部位不練。這樣長期訓練,肯定會出現問題。

談絕對力量,肯定是大力士最強,那種訓練一般人只能看看。

對於普通訓練者而言,把它當成業余愛好即可,當然還是要做到精細化訓練,身材比例協調即可,不要強求肌肉要多厚、力量要多強,你不是打比賽,上太大重量只會帶來傷病。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

覺得還不錯,還請老鐵們關注和點贊吧——「悠米愛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