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最後,拼的不是金錢跟權力,而是健康跟壽命。那麼,哪些因素會影響自身壽命呢?長壽老人大都擁有的幾個特徵,看看你符合幾個?
特徵1、心態平和,情緒穩定
焦慮、急躁、怒火等負面情緒會促使身體分泌有害物質,並且提升皮質醇水平,會傷害免疫系統跟心血管健康。
而長壽老人的脾氣大都是很好的,不會輕易動怒,心態比較平和,跟子女也比較和睦。而穩定的情緒,有助於身心健康,減少抑鬱、焦慮等負面情緒對健康的影響,也更能抵抗疾病和衰老。
特徵2、胃口比較好,啥都吃
很多長壽老人的腸胃比較好,消化系統比較健康,食慾也會比較好,他們往往不挑食,啥都吃,葷素搭配,粗細糧結合,營養比較均衡。
不過,平時很少吃重口味、高油鹽的加工食物,偏愛 自家做的飯菜,少油、少鹽、少糖,這對於腸胃消化也有好處。
長壽老人的飲食比較規律,每天定時定量,細嚼慢咽,不會暴飲暴食,這樣的飲食習慣可以預防肥胖、三高、心腦血管疾病,身體會更健康。
特徵3、作息規律,睡眠質量好
睡眠是身體恢復精力的黃金時間段,經常失眠、易醒的人可能是神經衰弱的表現,會出現在大多數中老年人身上。
而有睡眠障礙的人,長期以往身心都會備受折磨,精神狀態會變差,免疫力下降,會加速身體衰老進度。
而長壽老人的睡眠質量往往是比較好的,沒有失眠、多夢困擾,他們的睡眠作息比較規律,起床後精神飽滿,還能去打麻將、散步。
特徵4、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斷學習
人到老學到老,老年狀態想要不孤獨,就需要培養自己的運動愛好,比如下棋、書法、繪畫、種花種菜,都是可以增加生活情趣的方式,也有自己的生活目標,而不是在數日子。
很多長壽老人不服老,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比如忙著學習各種新知識、新技能,這樣可以減緩大腦功能退化,讓思維保持敏捷,而保持學習心態的人,身體狀態也更好,更顯年輕。
特徵5、保持適當的運動,比如:走路
走路,作為一種最簡單、最安全、最適合老年人的運動方式,每天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走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緩下肢功能退化,是保持健康、延緩衰老、促進長壽的「天然良藥」。研究也表明:每天步行 7000~10000 步,能顯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延年益壽。
很多長壽老人都保持著一定的運動量,比如走路、太極等、八段錦,都是提升活動代謝,減緩身體機能老化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