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會變胖,實際上很減肥的4個行為:
行為1、愛睡覺
究竟是愛睡覺的人容易發胖呢,還是經常熬夜、睡眠不足的人容易發胖呢?有一部分人覺得:睡覺時躺著不動,代謝水平會比較低下,睡太多意味著熱量輸出減少,身體就容易囤脂肪。而熬夜晚睡的狀態,等於醒著的時間比較長,代謝也會比較高。
而實際上,多睡覺反而有助於控制身材。研究發現,每天睡眠不足6.5個小時的人,相比於每天睡8個小時的人,更容易發胖。
睡覺是身體機能修復的黃金時間段,充足的睡眠可以為身體減負,讓你第二天身體新陳代謝水平更旺盛,可以燃燒更多熱量。
每天睡足8個小時的人,白天不容易暴飲暴食,食慾更穩定,平均熱量攝入會比熬夜的時候少200大卡以上,身材自然也不容易發胖。
行為2、適量吃肉
有的人認為,肉類食物的熱量比較高,減肥應該多吃蔬菜,盡量不吃肉,這樣可以有效控制熱量攝入,達到減肥目的。
而實際上,肉可以給身體補充蛋白質,減少肌肉流失。適當吃肉可以產生更長時間的飽腹感,身體分解蛋白質的時間比分解蔬菜、主食的時間更久,可以更好的穩定食慾,降低暴飲暴食幾率。
減肥期間,可以適當的吃肉,每餐補充一掌心的分量,搭配大量蔬菜,可以均衡膳食原因。不過,我們需要選擇低脂肪、高蛋白的雞胸肉、瘦肉、瘦牛肉、深海魚、蝦之類的食物,並且選擇清蒸、水煮等低油鹽的烹飪方式,才能更好的控制熱量攝入。
行為3、適量吃主食
很多人試過減肥不吃主食的方式來降低體重,體重下降會比較快。但是,這個過程中減掉的大部分是肌肉、水分,而不是脂肪,基礎代謝值就會下降,食慾還會變得旺盛,容易暴飲暴食起來。
當你恢復主食的攝入後,身體就會飢荒式的囤積熱量,將碳水轉化為脂肪堆積起來,你就會反彈,甚至變得比原來還要胖。
而聰明的人減肥,一定要補充適量主食,可以給身體補充碳水能量,提供代謝動力,還能更好的穩定食慾(減少蛋糕、奶茶等甜食的欲望),更好的控制整體熱量攝入。
減肥期間,建議每餐補充一拳頭分量的主食,以低GI值全穀物粗糧為主,可以給身體補充碳水營養,同時更好的穩定血糖,有效提升燃脂效率。
行為4、飯前吃一份水果
有的人認為飯前吃水果會攝入額外的糖分,加上正餐的攝入,容易導致身材發胖。而實際上,飯前吃水果是不錯的選擇,可以有效降低飢餓感,避免狼吞虎咽的行為,可以減少對正餐的攝入。
你可以在飯前30分鍾吃一份低糖水果(如蘋果、藍莓、柚子、獼猴桃、小番茄),這樣可以讓你正餐少吃一點。
而飯後吃飽飯狀態就不要吃水果了,否則會攝入多餘糖分,反而引起血糖波動,脂肪也容易堆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