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健身半年,臥推重量始終上不去,應該怎麼辦?

在槓鈴三大項訓練中,深蹲、硬拉重量是最容易提升的,正常1.5倍體重很容易實現。

因為深蹲、硬拉本身就用到了下肢肌肉力量,而槓鈴臥推更多的都是依靠上半身肌肉群來完成動作,腿部只是輔助支撐,並不能直接參與發力,所以整個動作就會更難。

已經訓練了半年的臥推動作,但是臥推重量一直沒有改變,到底該怎麼辦呢?

就這個問題,下面我來詳細分析一下。

調整好槓鈴重量,仰臥躺下,雙手握槓,向內收緊背部。

雙腳踩穩地面,起槓之後,收腹挺胸,開始下放槓鈴。

直到槓鈴貼於胸肌時停止,然後再向上推起槓鈴,直到兩側手臂完全伸直,然後再重復動作。

①上肢力量太弱

槓鈴臥推,本身就是負荷動作,它的主要發力部位是胸肌,但它還需要手臂和肩部協同發力,這樣才能完成下放、上推槓鈴的過程。

在臥推時,對肱三頭肌和肩部前束受力會更多。

如果肱三頭肌力量太弱,在向上推起槓鈴時,只能推起一半就卡在那裡。

如果肩部前束太弱,重量變大時,就有很明顯的肩部酸痛感,很難支撐槓鈴。

只要有一個部位力量不夠,重量就很難提升。

②背部沒有收緊

在做臥推動作時,如果背部沒有收緊,肩部跟著槓鈴移動,整個身體就會跟著晃動,槓鈴也會出現明顯的偏向,此時動作就很難穩定,槓鈴也會有掉落的風險。

肩部前束會受力更多,很容易提前力竭,在較高的槓鈴重量時變得更加困難。

③握距太窄

如果雙手握距和肩寬距離一致,或者直接小於肩寬距離,那麼此時肱三頭肌的受力會更多。

因為兩側手臂力量本身就不一致,而且肱三頭肌屬於小肌肉群,力量本身就有限,因此臥推重量就會受到限制。

④只做全程動作

每一次臥推動作都做得很慢,而且下放槓鈴的落點都在胸肌,上推槓鈴都將手臂完全伸直,這就相當於是全程動作。

在輕重量時很容易完成動作,到了大重量動作,這樣操作就會耗費很多體能,更容易力竭。

⑤訓練組數、次數安排問題

如果按照增肌模式操作,你每次都要做3-5組*8-12次,輕重量很容易完成。

到了較高重量時,比如你的臥推是60KG,但是現在加到65KG,你要完成5組*12次操作。可能你只做了2-3組動作,後面就無法完成。

因為這個重量提高了,你還按照之前的組數和次數訓練,很顯然已經超過了自身的訓練能力。

⑥訓練頻率太低

每周訓練胸肌只有一次,這樣的訓練頻率適合新人,對於進階訓練,很明顯不夠。

這樣算下來,每月只有4次臥推訓練機會,每年臥推只有不到50次。

按照這樣的模式,每年臥推重量提升不會超過10KG,想要實現更大重量就會非常困難。

①加強肱三頭肌和肩部前束的訓練

A.針對肱三頭肌,需要多做長頭的訓練,最好的動作就是:頸後啞鈴臂屈伸。

需要在每次胸肌之後訓練,採用遞減組模式。

比如:20KG做3組*8次,17.5KG做3組*10次,15KG做3組*12次。

B.針對肩部前束,需要多做一個動作:坐姿啞鈴推舉。

因為坐姿方法,它的借力最少,重量提升也比較明顯,所以它是最適合的前束訓練動作。

在練肩日,把它放在第一個動作進行訓練,採用遞增組模式。

比如:10KG做3組*12次,12.5KG做4組*10次,15KG做5組*8次

②將背部向內收緊

在握槓之後,需要將背部兩側的肩胛骨向內收縮,然後挺胸,並下沉肩胛骨。

將肩胛骨穩穩地貼在臥推凳上,這樣就能保證上背部的穩定。

③將握距略微放寬

可以將雙手握距向著兩側移動,以兩邊的槓鈴滾花為參照點,在這個范圍內移動。

不斷嘗試空杆臥推,直至直到適合自己的握距。

雙手握距大於肩寬,而且又有了限定范圍,這樣肩部前束的壓力就會少了很多。

④做快速的半程動作

之前做全程的標准動作,現在改為半程動作。

在下放槓鈴時,槓鈴離胸部有一拳的距離。

在上推槓鈴時,兩側手臂不需要完全伸直,保持略微屈肘的姿勢即可。

按照這樣的模式操作,同時加快一些速度,這樣就能加強爆發力,能夠更快的提升重量。

⑤調整訓練組數和次數

直接採用力量舉式方法訓練,採用5組*5次或者5組*3次。

感覺到快要力竭,可以在每一次上推槓鈴之後回槓,休息5秒之後再重復動作,這樣就能解決力量不夠的問題。

⑥每周練2次臥推

之前每周1次臥推訓練,現在改為每周2次訓練計劃。

同時加入遞增組或者遞減組訓練模式。

比如你現在是60KG的臥推,可以選擇三個重量:50KG,55KG,60KG。

遞增組:50KG做3組*9次,55KG做3組*7次,60KG做3組*5次

遞減組:60KG做3組*5次,55KG做3組*7次,50KG做3組*9次

隨著力量的增加,需要增加重量5KG,使用65KG的重量操作。

根據這些調整方法,你的臥推重量就有明顯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