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動起來

避免這些健身誤區,不知又等於上了多少節私教課!

無論你健身是為了增肌、減重,還是提升情緒,都有可能因為聽信一些錯誤的建議而偏離正確軌道。避免這些誤區,你會收獲到不知合多少節私教課的效果。

誤區一:要想保持體形,每周鍛鍊1~2次

講真,每周1~2次的訓練,不足以獲得健身的持續效果。對於結構完整的鍛鍊計劃而言,每周至少應鍛鍊4天。從技術層面來看,應該每天進行。

誤區二:鍛鍊的最佳時間是早晨

只要你能堅持鍛鍊,那就是最佳時間。無論是晚上去健身房,還是早上起來晨跑,是早是晚並不重要。不過,一些研究確實表明,在早晨鍛鍊能夠促使身體在一整天燃燒更多的脂肪。

誤區三:脂肪能轉化為肌肉

別聽吳亦凡的,脂肪無法轉化為肌肉。從生理學角度來看,它們是兩種不同的組織。脂肪組織位於皮下,夾在肌肉之間以及內髒器官周圍。肌肉組織遍布全身。舉鐵類運動的真正作用,是在脂肪組織內部及周圍構建肌肉織。想減脂,在飲食上也必須下工夫。

誤區四:智力游戲是鍛鍊大腦的最佳方式

並冇。大量研究表明,對於益智來說,傳統的體育鍛鍊勝過了所有類型的智力游戲。研究者發現,有氧鍛鍊對大腦功能產生了明顯的積極效應,而不僅僅是對心髒健康有益。

誤區五:減肥只注重鍛鍊就行了

如果你打算減肥,千萬別指望用鍛鍊消耗掉食物。運動生理學家認為,對飲食習慣做出明顯改進,對減重的效果最為明顯。就減肥而言,飲食比鍛鍊重要。

誤區六: 平時不運動,周末使勁動

很多朋友有這樣的錯誤觀念:等我周末有時間了好好運動一下。其實不然,運動就像吃飯一樣,應該成為一種習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突擊式的長時間大量運動並不能起到健身的作用,反而因為肌肉長期不用突然承受過量的運動負荷,很容易造成肌肉拉傷,於次日產生肌肉酸痛感,讓下一周的工作和生活都在痛苦中度過。

誤區七: 運動前不熱身

有的朋友覺得時間寶貴,加上場地多為按時收費,迫不及待地進入到運動中來,而忽視了熱身運動的重要性。

人類的身體並不能像機器一樣,通過按鈕轉換不同的運行模式,而是需要逐漸的從平靜進入運動狀態。充分的熱身能夠讓機體反應更加靈敏,減少受傷的可能,提高運動能力。

因此,在進行有氧鍛鍊前,需要花費5~10分鍾,進行一些肌肉拉伸、繞肩、擺胯、扭膝、揉腕等熱身動作。

誤區八:飯後立即運動

不同的食物在胃內停留消化的時間不同。例如,進食的液體,僅停留5~10分鍾;糖類食物如大米、麵食,停留約1小時;而蛋白質、脂肪完全從胃部排空,常常需要2~4個小時。

當我們剛吃完飯時,吃進來的食物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胃部,此時運動將會使胃腸道需要更加用力,才能把這麼一大團食物固定在相應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人體消化道需要副交感神經活躍時,才能夠正常工作。而運動時機體啟動的,是另一套功能完全相反的神經系統——交感神經。就像一個人無法同時向左和向右走一樣,運動著的機體也不能好好地消化食物,剛剛吃飽的身體亦無法發揮完全的運動功能。

誤區九: 過分注重運動成績

不同於競技體育,全民健身的目的在於保持健康的體魄,形式以有氧運動為主。有些朋友過分看重鍛鍊的成績,如跑步所用的時間、羽毛球比賽的輸贏等,甚至爭強好勝。不考慮自身體質基礎,強行加大運動量。

原來,短時、劇烈的運動時,肌肉並非進行有氧呼吸,而是以產生大量乳酸等有毒代謝產物的代價下進行無氧呼吸。這樣做並不能提高機體的耐力,非但起不到健身、降脂的作用,還很容易造成運動後肌肉酸痛、韌帶拉傷、肌肉勞損,甚至超過機體器官的承受能力,發生急性心、肺的不良事件。